找到相关内容156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精辟妙文《西天梵音》揭秘中国佛教史(三)

    说明,在中华文化腹地的绝大部分,在毛细血管伸及的肌肤之间,佛教的踪影要比其他文化成分活跃得多,也有效得多。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佛教本身也已经走向衰微。晚明以后,东南一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横行,修佛成了求福的手段,而且出现了不少直接对应功利目标的经文和门派。   这种势头从清代至近代,越演越烈。佛教本来是为了引渡众生放弃贪欲求得超越的,很多地方倒是反了过来,竟然出于贪欲而拜佛。...

    余秋雨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18094791710.html
  • 慈悲化身千万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是从世俗的观点去理解的,但观音所施予的爱却是远比这种世俗的、有缘的爱高出了千万倍。她使一切的爱无由而出,无缘而施,这种爱去除了一切的功利性,感同身受,犹如一体。你体即我体,你...、向往西方极乐净土而逐渐变为世俗的“有求必应”了。观音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一种理想的物化,甚至成为一种功利性的对象而被中国信徒们崇拜着。一个人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有可能接触到观音,也都有可能对观音有所要求...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1593136.html
  • 冯友兰笔下的人生境界

    的。冯友兰认为对人生境界的区别,只能略其小异,而取其大同。在这种观念支配之下,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区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并依照人生境界的差别,来论释他所理解...人生境界只能决定于人对人生的“觉解”,人对人生的“觉解”决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   “功利境界”在人生境界中高于“自然境界”。在冯友兰看来,“功利境界”区别于“自然境界”的地方,在于生活在这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248171.html
  • 非正式制度安排:佛教戒律和儒家礼制

    ,都具有功利性。  所谓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么一种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6]。当然,佛教的功利性延续到生命的彼岸世界,但它在现实世界里仍具有功利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的现世功利性越来越强,与儒家的功利性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系与复合。  儒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其治国之道在于教化,目的是将民间...

    唐绍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3960260.html
  • 意义系统的生成与阐释:大足宝顶石窟造像分析

    实际上,随着两宋科举制度的推行与城镇经济的发展,外出考试、从商牟利成为庶民家庭贫求富、富求贵的必然选择。在现实功利与道德伦理之间,作何选择?事实上,在历时性的观看中,“孝”之意义不断被转换成为“问安”...造像是一个依附性与反抗性并存、启蒙性与功利性共生的具有深刻内在矛盾的文化场所。   三、依附性与反抗性并存   石窟造像所形成的以庶民为主体、以宗教文化为载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是政治中心之外另居一个亚...

    王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0873046.html
  • 试论佛教伦理的种种困境

    对本质的忽略;(10)中国佛教的功利性倾向;(11)中国佛教的形式化倾向;(12)中国佛教的净土趋势所导致的佛法衰微。  【关 键 词】佛教/伦理/困境  早期佛教具有比较明显的伦理倾向似无可怀疑(注...基础的,佛教的伦理也是如此。但是,崇拜与巫术倾向的生长和蔓延严重的削弱了对本质的关怀。并且,此后这种经验主义的特征还将在功利主义和仪式主义的倾向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10.中国佛教的功利性倾向  当...

    吾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050954.html
  • 丰子恺之静观人生

    表现此精神于一切思想行为之中。这时候不需要艺术品,因为整个人生已变成艺术品了。这效果的范围很广泛,简要地说,可指出两点:第一是远功利,第二是归平等。  如前所述,我们对着艺术品的时候,心中撤去传统习惯的...换言之,即常以功利为第一念的。人生处世,功利原不可不计较,太不计较是不能生存的。但一味计较功利,直到老死,人的生活实在太冷酷而无聊,人的生命实在太廉价而糟塌了。所以在不妨碍实生活的范围内,能酌取艺术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855646.html
  • 道教、儒教与佛教异同之辨析

    很大程度上与亚伯拉罕宗教系统相类似,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佛教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由此,三教的异同便非常复杂地混合在一起,并构成了中国宗教生活...今天的民间宗教仍具有不少巫术宗教的狂热特性。”而道教与民间宗教难以分清的一个原因“是那些术士、算命人、相面人、风水先生所起的作用。”而巫术及相关的功利主义态度的昌盛,又直接导致了对伦理的忽略或轻视。故...

    道教儒教佛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1469960.html
  • 略述因明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

    ,如贪欲炽盛、道德沦丧、良知薄弱、自私心强、物欲膨胀、追求感官刺激强烈、精神空前空虚、功利性强、正义感薄弱、同情心薄弱、自我意识膨胀等。   面对这样的一种局势,为了避免出现种种的人性弊病,唯有以因明...稳定、迅速、顺利的发展。   否则,在竞争激烈、功利性强的当代社会,若任其人性的负面延续作用,将会导致人类生活节奏紧张、生存压力沉重、精神忧郁、怪病层出、家庭伦理观念淡薄、社会道德观念低劣等不良现象,...

    释德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4838283.html
  • 寺院管理的特点

    现实需要的反映,都是现实的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及其应对措施的体现,不反映神灵存在的意志,不具有绝对的超越现实功利的神圣性,因而它们也是可以根据人们认识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  4、文化传承性  ...功利性  寺院管理必须超越功利性,这是由佛教思想价值观的本性决定的。佛教以超越现实功利为根本价值追求,并通过这一追求来获得人生痛苦的根本解脱。其在社会中的各种功能作用的发挥都依赖于这一价值追求,如果寺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92457841.html